来源:总队
作者:张福盛
时间:2025-11-14 17:37
我是一名消防员。这些年来,我与火魔搏斗,与浓烟赛跑;在黑暗中摸索,在洪流中跋涉;爬过高山,也潜入深水,甚至曾连续六十三个小时未曾合眼。大大小小的战斗,参与过不少,回望来路,许多记忆已随时间淡去,却唯独那一次救援,如刀刻斧凿般烙印在我心底,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沉重也最清醒的铭记。
那是我下队的第一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盛夏午后。烈日灼人,连树梢的蝉都歇了声,整个队站笼罩在一片燥热与困倦之中。值班班长看大家精神不济,提议跑个四百米提神。几个体能拔尖的弟兄笑着应和,说练就练,没什么大不了。而我们几个新兵却在底下小声嘀咕:真希望这会儿出个警,好歹能躲过这一趟跑。话音未落,警铃骤响——尖锐、急促,像一根针扎进每个人的神经。几乎是本能,所有人如弹簧般射向库房,双脚插进水靴,一提一蹬穿上裤腿,抓起头盔扣紧,左手战斗服、右手腰包,往车上一甩,右手拉门、左脚跨步,登车就位。前一秒还在暗自庆幸,可当听到指挥中心通报“三岁男童坠井十余分钟,井底积水情况不明”时,车厢里瞬间安静下来。没人说话,可每个人的眼神都在重复同一句话:快一些,再快一些。
消防车拉起警笛,一路呼啸。我握紧扶手,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跳如擂鼓。那一刻,我第一次对“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有了具象的感知。它不再是标语,不是口号,而是一分一秒压过来的重量,是一个孩子能否存活的界限。我在内心默念:快到了,就快到了,一定要等到我们。
现场已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哭声、喊声、议论声混杂在一起,空气凝重得让人窒息。孩子的母亲瘫软在井口旁,几位妇女搀扶着她也止不住她身体的颤抖。我们迅速展开救援准备,安全员手持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探入井口,指导员将空呼气瓶的空气缓缓释放至井底,进行气体置换。我俯身朝井下望去——光线昏暗,深不见底,隐约可见一小团影子漂在水面。我喊了两声,回应我的只有井壁传来的回音。心脏猛地一沉,坏了。是不是来不及了?
那口井并不算深,但井口狭窄,井下情况不明,积水幽深,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寒意。几乎没有犹豫,我向指导员请命:“我下!”指导员重重拍了下我的肩膀,“注意安全,保持联络!”我迅速系好救援吊带,在战友的协助下开始下井。
绳索一寸寸放松,我悬空而下。越往下,光线越暗,声音越稀,世界仿佛被井壁吞噬,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一声声敲在寂静里。上面不时传来指导员急切的询问:“到了吗?还有多少米?”而我已无暇应答,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下方那片漆黑的水面上。
终于,头盔上的照明灯触到了井水,光线掠过水面,泛起粼粼波纹,照亮了井壁上湿漉的青苔。就在那一刹那,我看到了他——一个瘦小的身体,安静地浮在水中,红色的卡通上衣在水中微微荡漾,像一朵未及绽放就凋零的花。
我心跳骤停了一拍。单手迅速将他揽过,水面倏地炸开一串细小的气泡——那是生命最后一缕气息的痕迹。
孩子很小,蜷缩着,像一只安静沉睡的虾米。我将他抱上我的大腿,他浑身冰凉,脸庞泛着青紫色,嘴唇白得骇人,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如同晨露凝结后再未落下。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又闷又痛,几乎喘不过气来。我经历过不少救援,有成功也有失败,却从未有一刻如这般无力。井底寂静无声,水波不再荡漾,连井壁的青苔都仿佛肃立。这份寂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所有声音都沉没了,沉没在一个三岁生命悄然逝去的重量里。
井口传来队友嘶哑的喊声:“坚持住!这就拉你们上来!”可我知道,我们已经来晚了。怀里的孩子再也感受不到温度,再也听不到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唤。
升至井口时,阳光刺得我眼睛发疼。孩子的母亲挣脱旁人,扑上前来,那一声哭嚎像一把钝刀割开凝固的空气,也割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轻轻将孩子放在担架上,动作尽可能缓、尽可能稳,仿佛他只是睡着了。摘下手套,我为他擦拭脸上的淤泥,手指却碰到他紧紧攥住的右手。那小手握得那么紧,我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掰开他冰冷僵硬的指节——
掌心里,是半块已经融化的彩虹糖,彩色的糖纸沾了泥水,却在阳光下折射出一点微弱而倔强的光。旁边的村民哽咽着说,这孩子出门前还高兴地说,要带去给姐姐吃……
那一刻,我别过脸去,泪水再也没能忍住。
返程的消防车里,无人说话。夕阳透过车窗,把车厢染成一片血色。我望着装备箱一角——那半块彩虹糖被我用手帕包好带了回来——心中翻涌着难以名状的酸楚与震动。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在与死神争夺生命,每一次出动都奔着“赢”而去。可有些时候,哪怕拼尽速度、技术和勇气,也抢不回那一线生机。我们赶到了,战斗了,却依然只能目睹一个生命的离去。那种遗憾和心痛,没有亲身经历根本无法体会。
但也正是从那一天起,我真正明白了这份职业的另一重深意:救援,不只为了“生还”这一个结果。哪怕希望渺茫,哪怕最终只能护送最后一程,我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承诺——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民的守护,对身上这抹“火焰蓝”所代表的责任的忠诚。我们做不到无所不能,但必当竭尽所能。只要警铃响起,只要人民需要,只要井口还映着橙色的光,只要还有一丝一毫的希望,就永远有人愿意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黑暗。
这件事已过去许久,我却时常想起那井底的寂静,想起那半块彩虹糖。它提醒我,生命的重量,往往压在我们最快的一步、最急的一次呼吸、最果断的一次判断之间。它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训练、每一次出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这四句话誓言背后,是需要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去践行的信仰。
我们消防员,是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不是天生无畏,只是使命在肩,必须逆行。不是不怕牺牲,只是深知,有些牺牲,是为了让更多人不必牺牲。在寂静的井底,在滔天的火场,在呼啸的洪流中,我的战斗故事,也是千千万万消防指战员共同的故事——平凡,又惊天动地;残酷,却充满温度。因为,我们守护的,是生命,更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