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莆田支队
作者:陈鹏
时间:2023-12-08 18:53
“不谈以前的事,那都是常态化的工作。”
“过去的荣誉只能代表过去。”
……
他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随时准备“赴汤蹈火”,以无限忠诚,护佑国泰民安,他是“人民的守夜人”;
他服务领导的安排,下沉乡镇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前行的身影,以满腔热忱,守护万家灯火,他是“百姓消防安全的守护人”。
他,就是陈国智。曾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消防安保个人三等功、仙游县消防救援大队挂职乡镇的副大队长。
从消防救援队伍派驻乡镇
2023年大年三十,万家灯火,鞭炮连连。人们沉浸在欢声笑语、喜庆团圆之际。这时,仙游县榜头镇象洋村重新亭明山宫着火了,火势不一会就蔓延到整间宫庙。虽经全力扑救,但整个宫庙的大部分建筑仍然被烧毁。
榜头镇大小火灾频发,春节仅20天,火灾16起,着实让人揪心!
“这里火灾多,就派我来了。”
2023年1月陈国智来到榜头镇。他是福建省改革转隶以后,第一个从消防救援队伍派驻到乡镇挂职的正式全脱产干部。担任镇党委委员、副书记职务,分管全镇消防安全工作。这也是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和仙游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行“消防干部挂职乡镇”的新路子。
可为什么会派他到仙游榜头镇呢?
原来榜头镇是仙游县的人口大镇、经济重镇和历史重镇,常住人口达24万。而工艺美术产业又是榜头镇经济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全镇现有各类大小工艺企业近3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7家,从业人员达6万人。乡镇基层消防防控力量一直都是薄弱环节,无法满足日益多发的救援需求。在产业结构如此密集的榜头镇,2022年火灾起数居全县乡镇首位,榜头镇的消防压力与任务可想而知。
“我去最需要我的地方。”陈国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一个更为艰巨的重大任务向他走来。
从消防救援队到农村基层,这些人文、环境、身份和工作上的变化,都需要他及时转换角色。基层一线工作,他更加注意方式方法。
他主动俯下身子,放低姿态,学会点火发烟,向老同志学习,把握工作技巧,讲究工作分寸。紧接着,他一头扎在街道、村巷,认真观察,仔细琢磨,没几天就对榜头镇的周围地形地貌、所辖乡情可谓了如指掌,把哪个地方可能有安全隐患,哪个地方会出点问题,摸得清清楚楚。
正月的仙游,自古有游灯传统习俗。正月十三晚上的游灯活动,是疫情三年以来,第一次由群众自发,政府引导的大型民俗踩街游行活动,游行人数和观众估计过万人。期间穿插有大型烟花燃放表演,主会场舞台的莆仙戏表演。
确保游灯活动万无一失、安全进行是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陈国智提前协调榜头消防中队,熟悉游灯路线,对接派出所、交警中队,制定各类预案,协调现场执勤。当晚,游灯场面盛况空前,千灯拨亮夜的底色,烟霞四射,流光溢彩,缓缓升起疏影,飘荡在木兰溪脉脉的流水中。
殊不知,在这声乐喧天、喝彩阵阵的后面,有多少人屏息凝神、神情专注地忙着安保工作。
陈国智就是其中一个。
在多年的消防救援工作中,陈国智善于从火灾中总结汲取教训。
一场开在火灾现场的消防安全警示会,在象洋村重新亭明山宫召开了。陈国智召集分管各宫庙负责人等百余人,以最直观的方式,带大家“零距离”感受火灾后到处是“断壁残垣”的景象,用鲜活的火灾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对参会人员进行消防火灾防范技能培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平时忙,压力大,安全弦绷得紧;过节更忙,压力更大,安全弦绷得更紧。这句话是陈国智对家人说的。
春节期间,对于守护万家灯火的消防救援人员来说,则更多意味着担当、责任和奉献。陈国智和安监站的同志,穿插走访村居负责人和镇所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一进行走访了解。
哪里有火灾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云庄村的“两违”执法,灵山社区的森林小火灾扑救,陈国智都是义无反顾冲在前头。灵山社区书记陈清炎记得,在灵山的那场山火扑救后,当晚11点半,陈国智顾不上休息,还自己开车,领着他一起到山上,重新细心巡查了一遍,确认无任何火星后才离开。
回到镇里,已是凌晨2时许。
创新火灾防控新路子
一套抽水泵、一根木根、一盘水带、一个水枪……在紫洋社区微型消防站队员一顿熟练操作下,看似毫无相关的物品竟组合成简易消防泵,以井口为取水点,接通邻里的电源,三分钟内实现快速出水,射程10米,竟然扑灭了三层楼以下的初起火灾,实现了“近水救近火”的效果。
这种简易消防泵,有口井就能出水灭火!
这个神奇的“小发明、小创造”,正是陈国智副大队长在实践中探索得出“好点子”,是他从火灾中总结出来的用于乡镇消防的别具一格的工作经验。
在榜头,散落在居民房里的小作坊才是火灾防控的重难点。陈国智敏锐地看到这一点。
“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在榜头镇各个村普遍存在,呈现小而多、散而乱的分布状态,用火用电量大不规范、可燃粉尘明显存在、堆积大量易燃货物、防火隔离不到位、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多,消防风险隐患高。加上,乡村小道狭长,消防车开不进去,一旦发生火情,会错失最佳救援时机。
他开始伏下身子,从源头,从火灾事故原因当中总结,吸取教训,去摸索去琢磨,如何解决这“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问题。
他看到地处偏远的南溪村有7家红木加工片区,原先是鳗鱼场改造的,连成一片。加工厂远离消防站,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来不及施救。他便想到了一个法子,利用原来的养殖池,改造成消防水池,协调镇里的自来水厂恢复对其供水,财政贴补、群众集资,减少整改费用,镇村两级介入,铺设公共的消防栓管道,增设消防水泵,实现消防管网的全覆盖。
考虑到榜头水系发达,房子密集,村道狭窄,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开进去,陈国智动员并指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沟渠、井水,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把简易的自制水泵改造成简易的消防水泵,增设水带,这样一旦发生火灾,村民第一时间可以自救。
同时,陈国智以紫洋社区为试点,摸索建立由村居干部、网格员、联防队、民兵预备役等人员组成的农村志愿消防组织,自己动手改造,由潜水泵接入消防水带接口,紧急情况下抽取沟水、井水等方式,实现初起火灾打早灭小,防止火势蔓延扩大,解决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尴尬局面。
于是,一款乡村简易灭火设备就这样应运而生。
“我们在全镇推广这款简易消防泵,要求每个村居微型消防站配备两套,一用一备,培训村居干部、微型消防站队员人人会操作,在初期火灾时能及时抽取附近的井水或塘、沟水,快速扑救火灾,实现小火不出村的效果。”陈国智介绍道。
乡镇只要花上1千多元就能拥有这种简易灭火设备,操作人员经过消防队简单培训下就能“上岗”。全镇39个村居234名队员参加简易消防泵出水比武竞赛、微型消防站(榜头片区)灭火技能比武竞赛,顺利通过简易消防泵出水项目考核,有效提升乡村防火控火能力。同时,也展示了榜头农村微型消防站建设的成效。
这期间,支队谢忠河政委深入榜头镇实地调研。他参观了社区微型消防站消防装备小发明、小创造,现场观摩了队员扑救初起火灾操法演示,连声称赞,并给予肯定。
谢政委说,这是总队拓宽干部交流渠道的一个先行先试。现在看来,可以榜头镇为试点,大力推进消防救援干部挂职乡镇党委政府副职工作,通过现场会形式向全市推广学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经验”。
这让陈国智有了一种责任上的踏实,平添了信心与力量。
打通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
“减少火灾的发生,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份内的工作。”陈国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当年最质朴的从军理想。
安全是人间最美的风景。安全保卫着生命,维护着美好。火灾的发生,生命的远去,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是安全不能承受之重。
陈国智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深深地体会到。
电动车因其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出行方便,一般家里都会置备上一两辆。但村民在家里充电为日常生活埋下安全隐患。火灾时,不是堵塞消防通道,就是火势蔓延楼上,不易扑灭。
陈国智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结合乡镇提出的“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利用一些广场、宫庙的边角地带,设立社区便民充电棚,引入国有公司固投,在充电棚植入广告,用广告费贴补电费,降低充电费,低于居民在家中的充电费,利用价格杠杆来吸引村民。
这样,更加实惠便民充电棚受到村民的欢迎,减少了村民在室内充电引发火灾的风险。
解决了电动车充电棚的问题后,陈国智又深入榜头坝下红木一条街。这里的沿街店铺自建房,普遍存在历史遗留“楼下开店、楼上住人”的“三合一”隐患问题。
他走访一家又一家店铺,苦口婆心,动员他们在楼道中间地方安装防火门,在店面安装简易喷淋和烟感报警器,同时对电气线路进行套管,增设独立式烟感报警器,让烟起时水第一时间降下来......
另外,在宝泉园区,进行厂中厂整改试点。这几年,红木整个产业链下行,很多标准化厂房被截成方块,住着人家,这就造成公共消防通道堵塞。陈国智协调工艺产业园管委会、乡镇等几家部门,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终于,大家在窗户增设铁梯,增设消防通道。这样,发生事情的时候,能确保人员快速地疏散出来。
很多烟感报警器对于粉尘,无法报警。陈国智就和第三方一起探讨,在原有监控探头里进行升级,增设火焰探设器,在着火冒烟时,无死角的探头,能够自动识别,后台马上报警。
同时,在宝泉园区开展简易喷淋的全覆盖。
解决了红木厂房火灾初期报警的问题,达到了既防火又防盗的效果。
在陈国智看来,只有挖掘不到的潜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宝泉园区铁皮房的专项整治摆在面前时,他又忙开了。镇上的领导同事关心他,他总是乐呵呵地笑道:“这些工作都是我所熟悉并热爱的。”
这样的工作,陈国智早已经轻车熟路。他清楚地意识到,乱搭乱建的铁皮房很容易烧起来,还会蔓延到别的地方。要解决好消防通道问题,还要又解决防火间距问题,让一家着火不会蔓延到别的几家。再困难的问题,在陈国智这里都能迎刃而解,他从不叫苦喊累。
“我从事了20多年的消防工作,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事故现场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有每当我们付出艰辛,最后成功完成任务的那种欣慰和喜悦,所以我再累也觉得值!如今身在一线,我就要站好一线的岗、值好一线的班,守护百姓的安全。”
陈国智的眼睛布满血丝,估计又熬夜了。
换来春色在人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在榜头,群众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一个精壮、稍显黝黑、双眼炯炯有神的、身着消防服装的军人常常奔波在街道、店面、广场。
今年,榜头镇在坝下社区九仙东路,开展消防安全示范街生产、住宿、仓储为一体的“三合一”隐患整治,打造为消防安全示范街。这条街多为店铺,大部分存在“三合一”“病灶”,多年的沉疴顽疾,整治起来难度相当大。单靠断电查封,下发督办函,有时并不一定奏效。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不停地入户做群众的消防宣传,动员并说服大家店里安装防火门。
有一家店里的“阿姨炊”(村里老阿婆)忍不住说:“可怜的几个阿狗(榜头当地话,小伙子的意思),天天来,太不容易了!”
对于陈国智来说,困难不算什么?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总能让群众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老板,日常要注意检查简易喷淋的压力表是否正常,管道里水压是否足够。”
“安装好烟感报警器后,要将红色防尘罩脱掉,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
在沿街店铺的帮扶指导中,陈国智尽心竭力地为每一位店家答疑解惑。
每当说通一个店家,突破一个难点,陈国智心里都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这种快乐,让他锲而不舍地在他的目标道路上坚定前行。
目前,坝下这条街道157家店铺,已分三批完成消防技术改造。一般经营性场所设置了防火墙和防火门,实行硬隔离,将经营场所与楼上住户彻底分开;电气线路套管整齐分布,告别了电线私拉乱拉乱象。火灾风险性较高的的电动车行、小超市,安装了简易喷淋,把简易喷淋管直接接入市政自来水管进行保压;同时设置烟感报警器,确保初期火灾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店主。整条街道的消防安全系数提高了。
“经过陈大队长的指导,店里完成消防设施改造升级,共花了900多元,解决我每夜担心受怕的消防安全难题,花小钱办大事,真值得!”电动车行老板点赞说道。
无独有偶。在南溪村连片的红木电脑雕加工厂,地处偏远,且存在“三合一”现象,消防安全隐患较大。又远离消防站,消防车很难开进去。
陈国智一心惦记着这个片区的消防安全。
他实地走访,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带领镇安监站多次上门,指导南溪村委会统一对加工厂进行消防技术改造,在厂区周边设置满足扑救初起火灾需要的7个消火栓。并对车间里面裸露电线进行套管敷设,配足配齐灭火器,地面清理并划出消防疏散通道,全面提升了该连片红木加工厂区的消防安全整体水平。
“现在这样改造,我们很安心。”厂里的员工无不动情地说,“多亏了陈大队长,以后我们白天干活、晚上睡觉踏实多了!太感谢了!”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陈国智的心里暖暖的。
“只有当好‘守夜人’,人民群众才能睡安稳觉,这是我们特殊的职责、任务所决定的,辛苦但是也很光荣。”陈国智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陈国智挂职榜头镇后,火灾明显减少了。
这让仙游的其他乡镇也求贤若渴,纷纷向县委、支队提出选派消防干部前来。有的甚至打电话请陈国智去指导消防安全工作。
在陈国智本人看来,这些工作全缘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镇村的的全力配合,以及企业、群众的理解支持,是他应该做的,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越平凡,越是不凡。在榜头镇,他的故事还在村民们的嘴里延续着。而一个个新的构想,正在他的脑海里酝酿着,则将在榜头这个地方,以崭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实现着……
“天下相亲又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今夜万家灯火时,或许隔窗望,梦中佳镜在……”
不知道陈国智是否喜欢这一段歌词,但人们知道,陈国智一定喜欢万家灯火时那温馨迷人的景象。因为透过那阑珊的灯火,陈国智定然会为岁月静好而感慨,会感知到作为一名消防工作者的无限荣光、无限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