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古田,红色土地。
92 年前,在这里,曙光小学里的那堆篝火渐成燎原之势,最终燃遍中华大地 ;在这里,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军魂”,人民军队从古田山坳腾飞,留下了“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峥嵘岁月。在红军“草鞋精神”的沐浴下,作为红土地上既担任灭火救援任务、又担负礼仪保卫职责的古田消防人,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书写了建队以来无较大以上火灾事故、1920 次重大礼仪保卫任务“零失误”的传奇故事。
着“火焰蓝”的“红军”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抑扬顿挫的歌声从营房中飘来。在古田消防救援站,每名指战员都能哼唱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
这支诞生于红色圣地上的消防队伍,守护着辖区764平方千米“红土地”的安全。古田会议“精神富矿”时刻滋养着每名队员,“好作风”在这里从不是“稀有物品”。成立于2009年的古田消防救援站延续着朴素的“好作风”,十几位指战员从没水没电的一穷二白局面开始,自己种菜搞生产。历时十多年,队伍渐趋成熟,维持了“古田会址”核心景区“零火灾”纪录,更守护了辖区内4个乡镇10万老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种精神引领一支队伍。消防指战员们将“草鞋精神”融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开创“一校两会三队四通五型六红”的党史教育独有模式 :一校,即创办政治夜校,打造“微型党课”新模式 ;两会,即指战员“人人熟知党史军史革命史”“人人会讲古田会议精神”;三队,即成立“党员突击队”“为民服务队”“学雷锋小分队”,将为民办实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四通,即建立党史“云端”教育,与北京府右街特勤站、天安门故宫特勤站、南通天生港消防站、遵义会址消防站进行“云链接”,共享文化资源和党建经验 ;五型,即提出忠诚型、学习型、创新型、人文型、数字型党建法,丰富政治教育形式 ;六红,即搭配争当红军传人、读红色书籍、听红军故事、唱红军歌曲、看红色电影、办红色实事“六红”教育套餐,铸魂育人,带动提升。精神引领,奋发作为。大事小事,急忧愁盼事,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有他们的身影。群众们常说,古田有一群穿着“火焰蓝”的“红军”。
无穷的精神力量
担任古田站指导员后不久,周亚军发现,队员们眼神都不一样,看上去都很有神!时间一长,他渐渐明白,“一心向党、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热爱人民”的“草鞋精神”如同指路明灯,引领着大家奋斗与成长。
曾几何时,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对消防指战员来说,灭火救援技能既是主业所在,也是看家本领。在一次支队比武考核中,作为总队、支队的先进典型,古田站却排名靠后,没有一个人获得名次。于是有人说 :“古田站那些人只是花架子!”甚至还有人私下交流 :“你们队列行,业务真不行!”这样的质疑,对天天在训练场上流血流汗的指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知“耻”而后勇,老一辈革命家的“草鞋精神”在这群小伙子们身上得到继承与发扬。他们迅速明确了“层面全、形式活、内容实”的思路,巧妙利用主席园151级台阶设计出4套不同类型的体能训练操,针对性开展体能强化训练。白天训练时间不足,就夜晚加练 ;礼仪训练比重大,就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补欠账”。没有单双杠,就在门框上练;没有跑道,就到乡间小道上跑;没有训练塔,就联系共建,在教学楼里练……“人员训齐、时间训够、内容训全、质量训高”的目标在“草鞋精神”下一点点实现。
训练虽苦,但周亚军常听队员们说:“老前辈在战争年代不畏牺牲,比起他们,我们吃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有付出就有收获,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全省“先进消防救援站”……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在他们身上得到印证。
这里的消防员有着共同的信念
“资英琼!”“到!”“现正式接收你为古田消防队员,希望你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奋发图强,建功立业!”一场特殊的入队仪式在古田会议旧址旁举行。这场入队仪式,是资英琼真正成为古田消防一员的“成人礼”,也是他告别过去的见证——刚入队时,20 岁的资英琼有点儿叛逆。他处处跟带队骨干“对着干”,也毫无进取心。
那天,站在荣誉室门口,无论站长王伟聪怎么劝说,他就是不肯进去。“我这种队员,不配进荣誉室,我不进去……”资英琼低着头说。听到这句话,王伟聪的心被击中了——即使他常和大家对着干,可他心里是那么在乎自己的集体,在乎集体的荣誉!王伟聪没有强拉他进荣誉室,而是暗下决心对他进行全方位传帮带。润物细无声。慢慢地,资英琼变了,眼里有了光,训练场上有了劲。
全省“龙虎榜”比武竞赛“百米负重”项目第一名、全国“火焰蓝”负重登楼专项比武竞赛获得第九名、获评全国“训练标兵”……资英琼进步飞快。一名“后进”队员成长的背后,是一支队伍的成长,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不能给红土地抹黑。
一个“不以训练见长”的消防站,如何能在训练环境简陋、训练设施短缺的情况下培养出全国训练标兵?如何能够荣誉满墙?“我想,心向‘草鞋’的股劲儿就是秘籍。”王伟聪说。
刻进骨子里的认同是他们奋进的秘诀
一身战斗服,一套礼宾服。交替穿着的时间,从来无法固定。说起礼宾服,就不得不提及古田站的另外一个名字——消防礼仪班。作为红土地上的消防礼仪班,决定了这支队伍不仅要执行灭火救援任务,还要完成礼仪保卫工作。
“建队至今,我们先后执行重大礼仪保卫任务 1920 次,迎接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 5 万余人次,保持了‘零失误’。”周亚军说。“零失误”的背后是“台下十年功”的磨砺。为练就整齐划一的礼步,他们脚踩砖头练定力,手抬石头练平衡,针扎衣领,手夹扑克牌……每名礼仪班成员都要经受超越生理极限的艰苦训练。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向兄弟单位取经、向国旗护卫队看齐,苦练礼仪规范,严格塑造良好礼兵姿态。重大场合,他们是“礼仪卫兵”;接警出动,他们是“火场英雄”。记不清多少次,他们刚脱下礼宾服就听到警铃响起,立刻换上战斗服呼啸而出……
“有困难,找消防!”古田百姓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革命年代的“草鞋精神”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为更好地服务驻地群众和游客,他们在消防站旁设立“红军茶屋”,免费提供临时休息场所、茶水、应急药品以及向导和义务讲解等服务,他们还成立“党员服务队”,定期为景区清理垃圾、冲洗街道,帮助居民修理家电、免费理发、取钥匙、摘马蜂窝等,只要群众有需要、有困难,指战员们都欣然前往,毫无怨言。
赖铖敏和张晓静是受到古田消防指战员多年资助的贫困学生,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年近七旬的贫困户廖坤汉与指战员们是邻居,更像亲人,队员们经常帮助老人清扫院落、理头发、剪指甲,还陪老人话家常,老人感叹说 :“他们就像我的亲孙子一样!”
“红军草鞋”踏遍闽西大地,带给百姓希望和力量。92 年过去,源于闽西红土地上的“草鞋精神”已深深融入古田一代代消防指战员的血脉中。古田消防人一定会让“草鞋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