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应急管理报》:队友眼中的“‘兵头将尾’林教头”

来源:福州支队 作者:黄欧阳 时间:2025-01-31 13:0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近日,《中国应急管理报》7版刊发《队友眼中的“‘兵头将尾’林教头”》,对晋安大队鼓山站三级消防长林松人物事迹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严禁不会游泳的队员参与水域救援,严禁无证驾驶消防舟艇和潜水作业,严禁水域情况不明盲目下水救援…… ”在近日举办的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2024年基层队站分队长拟任对象培训班上,林松对全省系统的学员进行水域救援技术培训。
  林松是一位有着18年消防救援“兵龄”的三级消防长,现任福州市晋安区消防救援大队鼓山救援站负责人。他连续两年被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选为新兵连带兵骨干,参加支队、总队组织的各类比武带训10余次,获得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嘉奖7次。
  因为救援技术专业,又热心助人,林松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兵头将尾’林教头”。
  实施心肺复苏 抢救落水女子
  2024年11月30日12时50分,在福州晋安区光明港附近水域,一名女子落水。接到报警后,晋安区消防救援大队鼓山消防救援站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处置。
  消防员到场后发现,女子已经被热心群众用长竹竿救上岸,但失去了意识,面色苍白,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医护人员尚未赶到现场,林松上前摸了摸女子的鼻息,又听了下心跳,发现落水女子已无脉搏心跳。他俯下身去,跪在地上,为女子做人工呼吸,随后双手交握,按压女子的胸口。
  一下、两下、三下……紧张的心肺复苏持续了一分多钟,女子终于咳出一口水,逐渐恢复了呼吸和心跳,初步恢复意识。随后,在120急救车赶来,女子被送医治疗。因林松现场处置得当,救治及时,女子无生命危险。
  2024年12月7日,被救女子家属将一面印有“抢险救危真情为民”的锦旗送到晋安区消防救援大队,感谢林松的救命之恩。
  “我学过心肺复苏,有这个信心和能力。”林松告诉记者,在实际救援中,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   阻急救、创伤救护等急救知识也很重要。说着,林松把红十字救护员证和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技术教练员培训合格证书递给记者说:“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我在平时的水域救援训练中,除了提升体能、技能水平之外,对急救知识也会学精、学细,绝对不能轻视。”
  水域救援技术全面 实战经验也很丰富
  2018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 8月8日在福建莆田市秀屿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为13级,对福州市造成严重影响,晋安区成为此次台风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雨冲毁了部分道路,一些房屋在山体滑坡中倒塌。
  林松跟随救援小分队,战斗在抗击台风第一线。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林松所在救援队火速将老人安全送往医院;数百名村民被山洪所困,林松与救援分队徒步深入村庄,将百名群众疏散到高地……短短两天时间,林松所在的救援队出警30余次,解救被困群众100余人。
  2020年7月,江西省遭遇特大洪灾,鄱阳湖水位突破历史极值,多地出现险情。由于鄱阳湖水位居高不下,在接到增援抗洪命令后,有着丰富火灾扑救和抗洪抢险经验的林松主动请缨,跟随抗洪突击小组前往现场救援。他奋战在灾区一线,转移多名被困群众,荣立总队级个人三等功。
  由于水域救援技术水平高、很全面,实战救援经验丰富,林松作为水域救援师资骨干入选总队级人才库,先后多次参与水域救援技术集训队的带训工作。
  早在2018年3月,林松就在新兵带训时细心观察和评估消防员训练状态,发现细微问题及时解决,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训练体系。
  有一次,新消防员小张因为训练强度大,导致心理压力大,出现情绪波动。他先耐心倾听小张的倾诉,指导他如何放松,又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他,消防员这个职业虽然辛苦,但每次救人后,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渐渐地,小张调整好心态,在后续训练中进步明显。因在新训工作中表现突出,林松再次荣立总队级个人三等功。
  多年救援中,经历过太多“惊险时刻”
  2024年11月29日2时42分,福州市晋安区横屿新苑一餐饮店起火。福州市消防指挥中心迅速调集鼓山站3车15 人赶赴现场扑救。林松紧急带队,赶往现场。
  在救援途中,林松拿起手机与报警人联系,确认现场情况,了解到系餐饮店外搭帐篷起火,无人员被困。
  2时59分,到达现场后,林松首先向店主确认起火情况,以及现场是否有天然气等危险品,随后与安全员王钞作出安全评估:火势有扩大趋势,无法确认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
  随后,林松立即要求队员保持安全距离,将水枪调整为开花式射水模式,对帐篷进行灭火。3时34分,火势被扑灭后,他们又持续浇水降温。
  直到确认现场安全后,林松才带着安全员对现场进行评估检查,发现起火物为桌椅、纸皮,起火原因系外来火源/其他外来火源。
  林松告诉记者,在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救援现场,他经历过太多“惊险时刻”。“在多年救援中积累的经验教会我们,面对不同情况时,该如何迅速判断形势、制定救援方案,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