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总队
作者:新闻宣传处
时间:2022-05-04 10:12
5月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专题刊发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事迹报道,原稿如下: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组建于1990年,该站牢记为党和人民当好“古厝守夜人”的神圣职责,把“不着火就是最好的赴汤蹈火”简作为座右铭,曾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今年五一,该站荣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五一节当天,凌晨4时左右,一小声清脆的起床哨开启了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暨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一天的工作,洗漱、更衣、练早功、登车……
三十多年来,他们护国旗、守古厝、服务群众,被称作“国旗下的消防卫士”,是一支承担着守护古厝、护卫国旗等多重任务的特殊消防救援队伍。
为护卫国旗,他们把“五功”做到了极致。“五功”指的是“站功、走功、眼功、持枪功、展旗功”,是每一位国旗护卫队员的必修课;而当好一名合格的国旗护卫队员,用“极致”这个词来形容他们毫不过分,因为他们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是在经年累月的“魔鬼训练”中打造出来的。
为训练出高标准的礼仪兵,队员们“冬不穿棉、夏不穿单”的训练,脖颈不正,两边衣领插上大头针;脊背不挺,绑上硬木T字架;两腿不直,就在大腿内侧绑两条木板,晚上睡觉再用绳子捆紧,一觉到天亮,他们说:“罗圈腿都能正过来”。为增强体力,背上20斤的空呼天天绕着福州西湖跑好几圈,路过的群众都称他们是西湖里的一道“蓝色风景线”;为锻炼臂力,枪托下吊4块砖头,两小时刀尖不许抖,最后手指头都僵硬了,要一个个掰开来。
“守护国旗,重于生命”是他们的信念,4月27日清晨,福州突降暴雨,电闪雷鸣,但却影响不了26名国旗护卫队员们 护卫国旗的决心,整个升旗过程2分07秒,分毫不差。一次30多度的大热天,军刀手刘兴宇臂挂4块砖头操练立柱,直到队友们的掌声把蜻蜓惊飞,“刀剑上的蜻蜓”就成了刘兴宇在站里的“标签”。
一块块复古的青石板、一条条幽静的小巷、数米高的马鞍墙、燕尾檐的古建筑,配上洒满地面的阳光,三坊七巷别有一番意境。成功在于细节,该站辖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在各交通要道建立微型消防站,辖区内“联防微信群”不时发出防火知识和信息,家家安装了烟雾报警器,根据区域特点,“小快灵”的“机动喷枪摩托队”应运而生,厉行“一二三快速反应机制”,即一分钟接警出动,二分钟到场处置,三分钟打早灭小,提升应急出动能力。
国旗卫士雷锋服务队是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另一个称呼。2020 年农历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家住杨桥路的吴娟熙奶奶每天出门买菜,用的口罩都是放在锅中蒸过后重复使用的。该站消防员得知这一消息后,拿上队站仅剩不多口罩给老人送了过去。吴奶奶对消防员的帮助感动不已,疫情态势平稳后,老人专门来到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为雷锋小分队送上了锦旗与感谢信。
让附近居民特别暖心的是,救援站每天清晨4时30分出操训练,口令声压到最低;每逢深夜出警,警车和消防车只亮警灯不拉警笛,以免惊扰百姓。30多年来,该站消防救援人员们潮水般来去,把三坊七巷的孩子熬成了大小伙儿,把新媳妇熬成了婆,但他们始终是围着群众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