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支队
作者:郑茜
时间:2023-06-30 22:00
当发生火灾时,窗户是逃生自救的必要通道,也是消防队员利用云梯车开展内攻救人的主要通道之一。家中如果不安装防盗网,居民会担心小孩子爬不安全或对防盗不利;安装防盗网,一旦遇到火灾等特殊情形,会严重降低逃生的可能性,也给前来营救的消防人员增加了救援难度。
“这扇小窗平时锁着,钥匙放在只有家人才知道的隐蔽地方,当发生火灾、地震等意外情况时,就能打开小窗迅速逃生或等待救援。成本200元,却可以规避因火灾可能带来的伤亡。”家住翔安区民安街道前庵社区的黄先生刚开始时,对防盗网“开窗”还不情愿,在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动员和消防知识科普后,终于同意“开窗”,并对逃生窗的使用技巧熟记于心。
给防盗网“开窗”,发生火灾、地震等意外情况时,就能打开小窗迅速逃生或等待救援,这是翔安区民安街道为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安全正在推动的民生实事项目。
据悉,民安街道辖区现有大量工贸企业,工业园区周边居民自建出租屋数量众多,外来人口数量庞大,流动性高,租户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给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正式开展试点推广工作前,民安街道组织人员走访了部分沿街商铺和出租屋,发现住户和商铺基本上都有安装防盗网,但几乎所有防盗网上并没有安装逃生窗。
责任链条促多元投入安装
2022年7月,为深刻吸取“7·27”垵边社区66号出租屋火灾事故教训,翔安区消安委制定《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区开展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旨在持续改善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状况。区消防救援大队以责任为牵引,结合辖区实际,明确街道办、社区、企业各自应当履行的职责,多次上门指导街道召开出租屋“开窗”工作推进会,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力争着手消除一批顽固、高风险隐患场所,推动落实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六项标准工作。
期间,翔安区民安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试点先行,以前庵社区作为逃生窗安装的试点场所,面对开窗数量大、群众主动性不足、配合度不够等工作推进难点,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沟通等形式,切实将“防盗窗”改造为“救生口”,积极打通“生命通道”。
引导群众主动参与 “开窗” 行动
“居民安装防盗网就是为了防盗,如果开了一个小窗口,他们就觉得防盗网的防盗功能大打折扣,从而忽略了消防安全。”民安街道工作人员走访后明白了居民的主要忧虑。于是,在宣传推广逃生窗的时候,镇、村(社区)干部都会耐心提醒群众要正确看待逃生窗的作用,“逃生窗在关键时刻是一道‘生命之窗’。一旦家中发生火灾,没有逃生窗就等于锁死了救命通道,破拆防盗网需要较长时间,会延误消防救援时间。”
此外,为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将群众工作做通、做透、做细,街道宣传员、网格员等入户宣传造势,逐一登门拜访,通过发放“三小场所”安全宣传资料,详细讲述安装防盗网“逃生窗”的必要性,从思想上引导住户和群众积极支持和配合安装“逃生窗”。同时,针对有意愿安装“逃生窗”的住户,街道采取由社区统一联系、房东主动联系焊工师傅的形式,确保后续改装工作紧密衔接,一步到位,高效推动前庵社区逃生窗开通率达97%,圆满论证逃生窗整治方案的可行性,进而在全街道范围内全面铺开逃生窗整治工作,回收居民自建出租房防盗窗逃生通道承诺书3179份,为推动辖区居民自建出租屋逃生窗全面开设夯实基础。
截至目前,翔安区民安街道辖区3179栋出租屋,开设逃生窗达标的出租屋共3175栋(因其中4栋屋内住有孕妇,根据习俗不能动工),达标率99.87%,在全区率先完成出租屋“逃生窗”专项工作。
接下来,翔安区将深化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继续开展“开窗”行动,引导群众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全面消除群众心中顾虑,主动参与到“开窗”行动中。
区消防救援大队也将在全区进一步推广民安街道出租屋“逃生窗”专项工作经验做法,对各镇(街)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督导,提供消防专业技术指导,包括施工队进场之前的技术指导,尽量让每家每户都开设逃生窗,并符合消防安全标准,使每个家庭提升安全等级。